一所乡村学校的育人模式变革: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中学变革纪实 | 特别关注

2021-12-08 10:10:33

雨聪是不老屯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所地道的乡村学校。的确,这所中学地处北京市密云区,从天安门出发,得驱车140多公里才能到达。虽然地处北京,但因位于密云水库附近这一特殊区域,当地限制发展产业,经济发展落后。就像雨聪所说,“不怎么起眼”。


不过,这学期,雨聪却觉得自己的学校特别带劲。“现在,我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学校!”新学期开始后,这所乡村学校里的每名学生都实现了一人一课表,没有行政班,开始选课走班。“有那么多课程可以让我选,学习变得有趣了!”“观星、摄影、民宿设计、魔方、影视编辑……这么多社团选哪个好呢?问问导师的建议吧!导师可是发自内心地关心我,无论我成绩好不好。”

大半年前的雨聪,却是另一番模样:父母外出务工的她,每天还在垂头丧气地“假装学习”,“吆喝孩子去上学”是让奶奶最头疼的事。不老屯中学校长李子臣说:“但凡有点门路的父母,都把孩子接到城里去了,只有走不了的才留在这里。”

是什么让一所发展乏力的乡村学校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焕发出了蓬勃生命力?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1

乡村学校高质量发展难题怎么破? 

“要变革,就做育人模式变革”

今年3月4日,密云区区长马新明一行走进了北京十一学校,促成两校之间结成联盟关系。


联盟带来的第一个福利就是不老屯中学的48名教师,分批来到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和北京十一实验中学参观学习,打开了乡村教师的教育视野。在不老屯中学教师王洪艳的印象中,“全校出动”的参观学习已经很久都没有过了。教师们意识到,李子臣提到的变革真的要来了。

这场变革实际上是李子臣“要”来的。作为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的学员,李子臣跟着导师李希贵学习了3年。在此过程中,随着对北京十一学校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李子臣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

建校已60多年的不老屯中学,曾是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完中,但因学校地理位置偏远特殊,人口流失,生源减少,2004年撤销了高中部,现在共有165名学生,其中158名寄宿生。

因为学校所处区域紧邻密云水库,是首都饮用水源地,出于保障北京水源安全的考虑,当地只有基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村民大量外出打工,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单亲或离异重组的家庭占70%。即使留在孩子身边的家长,陪伴和养育孩子也是短板,父母学历多为初中毕业,孩子的教育主要靠学校。
    
“条件不好,苦学来补。”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表是这样的:6:00起床,7:30晨读,12:00午餐,13:00预备,18:05晚饭……3节晚自习后,21:50就寝,10分钟后熄灯。从起床到熄灯,在校生每天16小时的时间里,满满当当安排着26个条目。学生们眼神黯淡,面无生气。

   
教师们的付出不比学生少。教师们大都住在密云城区,山路蜿蜒曲折,每天通勤往返近3个小时。各种事务性工作不能落下,教育教学也很“用力”:带着学生不断巩固基础和重复刷题。全校教师平均年龄47岁,教育教学方式主要是“拎着脖领子让学生学”。
    
令李子臣苦恼的是,即便教师已经很努力了,但近几年,不老屯中学的成绩还是有下滑趋势。
    
李子臣意识到,乡村学校再靠原来的刷题模式走下去,行不通了。再不进行变革,对不住这些本就条件不利的乡村孩子。“我们乡村学校能不能像十一学校一样,进行选课走班的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激发老师和学生的活力?”李子臣多次提出,希望能够在导师李希贵的指导下进行变革。
    
2020年冬天,李希贵带领工作室成员来到不老屯中学开现场会。站在学校校园里,面对神色黯然的学生和满脸无奈的教师,他理解了李子臣的担忧。
    
作为北京十一学校乡村扶贫项目组负责人,李希贵发现,这所学校虽然地处北京,但因地理位置特殊,产业发展受限,老百姓思想闭塞、观念陈旧,是一所典型的不利处境办学的“库区学校”,具有与很多偏远乡村学校相似的境况:在国家政策倾斜下,虽然硬件和教师待遇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教师队伍年龄偏大、结构性短缺,内驱力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质的提升,教师没有价值感,专业能力也难以提升。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学生缺乏家庭关爱,只能被教师“看着”学,在学校也不快乐。
    
这让李希贵看到了不老屯中学变革的普适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乡村振兴,教育不能缺席;
    
2035教育现代化,乡村不能缺席。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探索出一条乡村学校改革突围之路?
    
不老屯中学现场会结束的那个傍晚,令李子臣难以忘怀。李希贵拍着李子臣的肩膀说:“不能仅仅搞教学或者课程改革,要做就做一场育人模式变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什么是育人模式变革?李希贵描述得很清晰,它由3个体系支撑起来,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体系,确保激活每一位教师的内生动力;一个是以成长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给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装上发动机;还有一个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战略管理体系,让学校拥有持续优质的能力。在育人模式上发力,进行系统性变革,不仅是为了让不老屯学生拥有幸福的学习生活,也是为具有同样典型处境的乡村学校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于学校这样的变革意义和目标,正在参观的不老屯中学教师还并不知晓,但他们已经被这3所学校教师的激情澎湃和学生的投入状态所感染,心生向往。
    
夜幕降临,登上巴士,从十一学校校园走出的时候,王洪艳心想:“我们一所农村学校,未来也可以焕发出这样的活力吗?”他们回到学校才知道,就在参观的这两天,不老屯中学已通过申报,成为“密云区综合改革试验校”。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老屯中学育人模式变革承载起密云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重任。

微信图片_20211208100239.jpg

▲跳绳等活动丰富了不老屯中学的体育课 李强 摄

2

以教育教学一线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如何建立?

 “能用结构解决的,就不用制度”

什么?让我参加项目组?项目组是干什么的?”3月初,接到通知的不老屯中学教师姜萍萍有点发蒙。


根据30多所十一学校盟校的改革经验,育人模式变革是有一整套科学方案可以遵循的——战略与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薪酬荣誉与福利体系、人事制度和聘任机制、课程体系和资源配置、学生成长动力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策略,这7个方面构成了变革全局,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为了制定这7个方面的改革方案,7个项目组成立了。和人们惯常认为的方案产生过程不同,项目组中有20位不老屯中学的教师,包括校领导、中层、行政人员和来自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师,还有北京市名校长领航班的48位校长,他们把两年多来学习到的学校治理理论和工具,应用于不老屯中学的变革。每个项目组8—9人,混合编队、研讨碰撞。这种方式对领航班学员来说,是一次学以致用;对不老屯中学的教师来说,是多了一个帮助支持他们的外部“大脑”。
    
成立项目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碰撞中逐步达成变革共识。
    
姜萍萍参与的是组织结构和治理体系项目组。
分享:

售前咨询

TOP